1、清 雍正 珐琅彩瓷虎丘山水碗:高7.5cm、口径16cm、底径6.9cm。圆口唇边,弧形深壁,矮圈足。胎骨较厚。内外施白釉,器表一面彩画山水风景,纹样细緻讲究,山顶佛塔耸立,山脚屋宇节次,鱼舟鳞比。另一面墨书题写:“一轮瑞色明金万,万里清光入剑池”。引首画红料“寿如”印,句末为“德高”和“志远”两印。盌内无纹,足端无釉露胎。底有“雍正年制”蓝料款。
题句中的“剑池”点出以苏州虎丘山水入画的主题,由此可推知画中佛塔当为云岩寺塔。自汉朝《史记》以来,虎丘山水即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民间口耳相传的历史,亦能与印文互为呼应,传达出雍正皇帝企求德寿与天齐的想法。传世一对,道光十五年(1815)乾清宫《珐琅玻璃宜兴磁胎陈设档案》著录为“磁胎画珐琅虎邱景山水白地大碗壹对”。由于陈设当中的物件品名,均为原贮藏木匣上的题名。透过木匣配置于乾隆朝,能追溯出乾隆皇帝降旨整理收藏的经过。
2、清 雍正 珐琅彩瓷虎丘山水碗:高7.5cm、口径16cm、底径6.8cm。这件碗侈口、深弧壁、矮圈足。器内平素无纹,器外壁一面彩绘山水、云海、塔寺、屋舍。外壁另一面以墨书写有“一轮瑞色明金虎,万里清光入剑池”,诗句前有“寿如”,后有“德高”、“志远”共三枚红料印。器底带“雍正年制”二行蓝料宋体字双方框款。
3、清 雍正 珐琅彩瓷绿地桃竹碟:高3cm、口径13.5cm、底径8cm。这件碟敛口、浅弧壁、矮圈足。器内平素无纹,外壁施浅绿色釉。釉表,尤其题字一面杂质较多。器外壁一面彩绘粉色桃花二枝、低矮翠竹、蓝色奇石与多彩灵芝。
另一面以墨书写有“暎水却疑乘浪煖,绿崖故是倚云栽”诗句,二句引用自明朝申时行〈桃花〉七言律诗之颔联。诗句前有“佳丽”,后有“金成”、“旭映”共三枚红料印。器底带“雍正年制”二行蓝料宋体字双方框款。
4、清 雍正 珐琅彩瓷绿地桃竹碟:高3cm、口径13.5cm、底径8.2cm。
5、清 雍正 珐琅彩瓷黑地白梅碟:高3.2cm、口径13.4cm、底径8cm。这件碟侈口、浅弧壁、矮圈足。器物口沿途有一道金边,器内平素无纹,釉色略带灰黄。
器外壁以黑色为地,彩绘梅树一株,其上开满白梅。器底带“雍正年制”二行蓝料宋体字方框款。此件与故瓷17058可能为雍正十年八月十二日造办处档案中画得之“画黑地白梅花四寸磁碟一对”。
6、清 雍正 珐琅彩瓷黑地白梅碟:高3.2cm、口径13.4cm、底径8.4cm。
7、清 雍正 珐琅彩瓷蔷薇花碟:高3cm、口径13.5cm、底径8cm。这件碟敛口、浅弧壁、矮圈足,与故瓷17060为一对。器内平素无纹,二碟器外壁一面彩绘黄色及粉色的蔷薇花,一件以红花一件以黄花始,布局别有意趣。
另一面一件以墨书写有“粉著蜂鬚腻,光凝蝶翅明”诗句,二句引用自唐朝朱庆馀〈蔷薇花〉五言律诗之颈联。诗句前有“佳丽”,后有“金成”、“旭映”共三枚红料印。器底带“雍正年制”二行蓝料宋体字双方框款。
8、清 雍正 珐琅彩瓷蔷薇花碟:高3cm、口径13.4cm、底径8cm。
9、清 雍正 珐琅彩瓷萱花月季碟:高2.8cm、口径13.5cm、底径8.2cm。这件碟敛口、浅弧壁、矮圈足。器内平素无纹,器外壁一面以赭墨画湖石,石旁开有黄色萱花及剪秋罗(石竹),并有二隻蜜蜂飞舞其间。
另一面以墨书写有“色湛仙人露,香传少女风”诗句,二句引用自唐朝李峤〈萱〉五言律诗之颈联。诗句前有“佳丽”,后有“金成”、“旭映”共三枚红料印。器底带“雍正年制”二行蓝料宋体字双方框款。
10、清 雍正 珐琅彩瓷萱花月季碟:高2.9cm、口径13.5cm、底径7.9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