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上海4月7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魏其濛)苍天的裂口,女娲为何要炼五色石去补?秦帝国的大一统,为何用玉玺来象征?寒冷的月宫中,嫦娥与玉兔为何相伴?《山海经》中的山河是否真实存在,作者因何不厌其烦地记录它们出产的各色玉石?学者们正试图揭开这些神话传说的秘密。
4月6日至7日,由上海交通大学神话学研究院、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主办,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等单位协办的“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系列专著发布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整套专著包括12部专著、103篇论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成果,已获国家免检结项。本次发布的四部新著分别是《玉石神话信仰与华夏精神》、《文学人类学新论》、《四重证据法研究》与《希腊神话历史探赜》,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据介绍,神话学研究院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叶舒宪所著的《玉石神话信仰与华夏精神》一书,以9000至10000年的玉文化大传统为立论基石,通过西部七省区250个县市的调查采样,划定了总面积20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西部玉矿资源区”,凭借丰富的田野样本、“接地气”的田野经验,重新建构起玉礼器的神话学,揭示华夏文明的精神和信仰之根,提出“玉文化先统一中国”的独创观点。
唐启翠所著的《文学人类学新论》、杨骊等人所著的《四重证据法研究》通过理论与个案的衔接,整合了文学人类学发展三十年来提出的一系列原创理论,如“文化符号N级编码”、“神话观念决定论”、“神话中国论”、“四重证据”等,体现了文学人类学这门在跨学科潮流下诞生的新学科爆发出的理论原创力和阐释力。
学者们认为,这套成果是文学人类学中心和神话学研究院进行学科交叉、视界融合研究的集中呈现,为中国文科学术进行范式转型、走向“创新主导”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会后,上海交大神话学研究院与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将组织第十五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主题为“玉文化先统一长三角”,对7000至5000年前长三角地区玉文化进行系统调研采样,并关注对原创性研究成果的创意与转化,为重建以厚重历史而著称的上海文化形象奠定学术基础。
(文化副刊部编辑)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