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钓鱼科学:从业余爱好者到专业作家,我的头条创作之旅

11-28

钓鱼科学:从业余爱好者到专业作家,我的头条创作之旅

今日头条钓鱼领域优质创作者@科学钓鱼,在今日头条2019生机大会主论坛上,以《新媒体时代,垂类小众领域如何寻得“一线生机”?》为题,给大家做了分享。作为小众领域创作者,@科学钓鱼 如何在头条实现从0到1,获得61万粉丝的支持?来听听他怎么说,以下是他的演讲原文:


大家好!我是科学钓鱼。看过我视频的朋友对这句话一定不会陌生。

今天我将从四个身份的变化,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垂直小众作者是如何在“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的自媒体浪潮中获得一线生机。

PART1 隔壁小张

我出生于1990年,我们家祖孙三代都爱钓鱼,但是小时候有一根自己的鱼竿不是特别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只能站在那些大人的边上看,有时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直到7岁生日那天,我妈去威海出差,给我带回来一根鱼竿,我当时特别高兴。

印象很深刻的是,3年后,同样是生日这天,我去公园钓鱼,遇到一条挺大的,因为太激动了,然后我掉河里了。那时候是3月份,由于我穿了皮夹克,所以从水里爬上岸的时候,整个人又冷又重。这也导致了我爸妈有一段时间不让我去钓鱼。

我小时候因为经常去钓鱼,所以几乎公园里的钓鱼人都认识我,久而久之我就成为了大家口中的“隔壁小张”。

PART2 科学钓鱼

从“隔壁小张”到成为“科学钓鱼”,中间大概经历了20年。

记得我读初中的时候,我们家对面有个大卖场,一楼书店里面有个很小的角落,卖爱好类书籍,只有两本是钓鱼的。因为我妈觉得我钓鱼“中毒”了,坚决不给我买,所以我只能自己偷偷跑去研究怎么钓大鱼。

当时,我看书里有提到用牛粪打窝诱鱼很快,但是我周围没有啊,我就想如何能在上海找到牛粪。首先我问我妈哪里有,结果她说城市没有这种东西,我不死心,我考虑到有牛奶肯定有牛,然后就找奶盒,发现他们在上海奉贤有一个奶牛场,当然我的郊区找牛粪之旅也被我妈无情拒绝了。我还试过臭麦子诱鱼法,就是通过发酵小麦来诱鱼,结果发酵过度就炸开了,那种臭气熏天的画面我到现在也不愿意回忆。

这是我最早通过看书做过的钓鱼“研究”,后来读大学的时候电脑普及了,就上网逛钓鱼论坛,工作之后开始用手机关注一些钓鱼的视频和文章,不过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观众。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内容把钓鱼推向了“玄学”,比如“鱼线粗一点就会导致鱼不吃”。实际上鱼线差一个号,直径只差0.01毫米,从科学的角度上说鱼类是根本感觉不到的。

因此我就写了长长的一段评论去说明这个事情,没想到获得了很多个赞,还有人给我回复,我觉得你应该写文章让更多人知道,我会关注你的。因为他的这句话,让我知道,原来我不仅可以评论,也可以创作。所以“科学钓鱼”诞生了,这也是科学钓鱼四个字的由来,反对玄学钓鱼,崇尚科学的垂钓方式。

想必大家会很好奇,一个钓鱼领域的作者,为何在头条上会有61万人来关注我?我想之所以能实现从0到1的突破,主要得益于以下2点:

1、优质原创内容+头条内容推荐机制:粉丝从0到1

建号之初,如何实现账号的冷启动是每位创作者必须去考虑的问题。头条推荐机制本身是去中心化,对每位创作者来说相对公平。只要你精心打磨自己的原创内容,就可以和平台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创作者一样,被推荐到一个个拥有同样爱好的人手中。我记得当时刚刚开始的第一个月,就有一篇讲钓饵谣言的文章突破了十万,一天涨粉接近2000,这就是推荐机制的力量。

但内容创作之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内容同质化,是每一位作者都会面临的问题。由于我是兼职创作,平时在上海生活,高频实钓内容难以实现。不过我的优势是作为一个工程师,在力学、材料方面有一定的知识功底,所以2018年,我开始转型测评。在转型之初我就立下了flag,希望别人提到“科学钓鱼”时,想到的是“内容专业”和“态度公正”,为此我不断通过学习来扩充我的专业知识。

比如,在参加展会和拜访工厂的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这个行业内里的专家,他们大多在这个行业深耕几十年,通过与他们的交流,让我对整个渔具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

随后我开始在内容制作上进行精细化改进。最初我做鱼竿测评,重点是在钓重上。就像大家刚刚看到的视频这样,钓起3kg断了,直击人心,非常直观。

但是现在我更多是讲解弧度、硬度,比如我引入“力矩”、“锥度”这样的概念,前者是用来横向比较不同鱼竿的持感的关键指标,后者是侧面反应鱼竿材料等级的关键参数,这样更加综合地去评价一根鱼竿。对于钓重我也没有放弃,用钓重测试机代替人工来进行测试,减少人为干扰因素,一切就为了公平、专业。

2、多元变现工具:收益从0到1

做测评之后,我对测评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比如传统测评基本是80%真实公平的测评,剩下的看赞助商爸爸充值多少确定内容方向,但这有违我的初心。我希望保持自己做个纯粹的第三方测评。

不过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测评从选题、选材到测试、拍摄,各种工具、仪器、设备都需要费用支出。如何获取内容资金?

这要感谢头条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比如,我将头条视频文章带来的公域流量转换成粉丝的私域流量,随后我开了头条小店卖一些钓鱼周边产品,粉丝也很支持,一年以来好评一直在97%以上,复购率达到了70%,成功实现自我循环,让我能保证内容质量的同时,还能获得一份不错的收入。

因此我的拍摄工具也从简单的手机拍摄变成了加了手持稳定器的单反,从普通的电子秤到各种各样的测量仪器,从手测钓重到专用测试机,就连测试的鱼竿也从一两百元变成了五百元甚至一千元,这一切都源于头条收益。也让我有底气说:专业测评,拒绝充值。

我一直说:科学钓鱼不是免费的,是头条和所有粉丝的力量让我继续这份事业,让我从默默无名的小白到今天拥有了61万人的支持。

PART3 科老师

我的第三个身份是我的粉丝赋予我的,叫科老师。

我记得大概三个月的时候忽然开始有人叫我科老师,当时我还挺不好意思,但是这却成为了我坚持创作的驱动力。有两个事情让我感触颇深:

第一个是钓鱼领域出现过一根“网红神杆”,以100克不到的材料钓起了超过3kg的重量,超过了已知最优材料配合最优工艺所能达到限度的50%以上,而且有网红齐推,可以说达到了全领域共知的地步。

当初这个超乎寻常的产品出现之后,大家在第一时间@我,很多留言都是类似:“科学钓鱼没测过的,都不能当真,谁说我都不信。”当我看到这些留言的时候,内心是非常感动的,当真的出现争议的时候,他们愿意相信那个“素未谋面”的科学钓鱼。最后我通过直播的形式进行了现场测评还原了真相。直播间很多留言也让我很感动。

第二个事情是粉丝提醒我说:“科学钓鱼最近怎么老是没有虚标的产品啊,评论都没有吐槽的地方了 。”要知道,渔具曾经虚标非常严重。最近我发现各个品牌鱼竿虚标的数量大大减少了,最开始测评有70%会虚标参数,现在已经降到了20%。当然这未必是我一人之力,但是我确实感受到了整个行业正在走向规范。

“当你做一件正义的事情时,所有人都会帮助你。”

在我创作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人的无私帮助。我有一位粉丝是做汽车金属部件的,他义务帮我用专用设备测试了几十个品牌鱼钩的硬度,来让我更好地做参考,用他的话说:“我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希望能帮到你”。还有位粉丝帮我把晦涩难懂的数据转化成了可视化图表发给我,甚至把自己作图软件的账号给我,方便我自己后期操作。他们做的这一切会让我觉得,我不断去测评、去打击虚标鱼竿是值得的,这是一件很温暖的事情。

Part 4 创作者

有人问我,你一直说自己喜欢钓鱼,那你有真正地想过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吗?我是这么回答的。如果你每天去钓鱼,每天都钓10条,一成不变,非常无聊。

钓鱼最大的魅力来源于变化。

今天天气不好,鱼吃饵积极性不足那你就要多逗一下;昨天我用这个饵钓了挺好,今天鱼又不吃了,那我需要调整一下配方;今天我比隔壁老王多钓了三条鱼,是因为我发现今天降温了所以我把钓位移动到了深水区。

哪怕你365天都在同一个地方钓鱼,你遇到的情况也会是365个不一样的。这就是钓鱼所吸引人的地方,它让你晚上做梦都在想,今天跑了的那条大鱼太可惜了,明天我应该用个什么方法把它钓上来。

钓鱼需要不断地变化,创作也一样,每天都会面临不同的情况。

作为一个刚刚做了2年的垂直小众作者,我的粉丝都知道我是有本职工作的,创作完全是利用自己业余的时间,每天下班都要做到12点以后,周末就不用说了,日复一日,导致我已经一年没钓鱼了。

但是我想说创作很辛苦,也很幸福。在头条钓鱼这个领域里,我不仅是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还找到了一种延续自己热爱的方式。我收获了粉丝的肯定,也收获了头条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头条对于内容创作者的激励制度非常多,记得我在做自媒体之初就有一个项目叫“千人万元计划”,当时我内心是特别羡慕的,没想到做自媒体作者还能赚钱养活自己。不过当时我才初出茅庐,并没有荣幸得到那个机会,不过现在我已经成为了钓鱼领域第一位签约作者。

至今我依然非常感谢跟我对接的运营晓雨(他应该在台下。)每隔一段时间,晓雨会及时和我进行沟通,询问各个方面是否有困惑,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随时可以找到人。这是我在其他平台没有遇到过。再详细的规则说明,都是冷冰冰的,都比不上一个随时都关注着你的人。

最后,我想补充一点,很多人觉得小领域的作者难做,因为觉得小领域内用户少、很难找到自己的粉丝。其实我觉得恰恰相反。在大众化的领域内,绝大部分自媒体已经是公司化运作,作为个人很难与之争一席之地。所以相对而言,小众领域是个发挥个人特长的机会。而且越垂直的领域,粉丝就相对精准,粘性也越强。

所以,找到自己熟悉并爱好的领域,选择一个能够帮助你成长的平台,坚守自己的初心,一定会让你在自媒体浪潮中找到你的“一线生机”。

水晶玻璃砖

翡翠吊坠大概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