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西安地标:唐高宗李治创建的慈恩寺与女皇武则天改造的大雁塔

09-21

西安地标:唐高宗李治创建的慈恩寺与女皇武则天改造的大雁塔

西安大雁塔是唐代方形七层楼阁式砖塔,又名慈恩寺塔。该塔是大唐高僧玄奘的藏经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西安南郊雁塔路南段)慈恩寺内,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之一。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恩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是太子李治时,为了纪念生母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养育之恩,在隋代无漏寺旧址上建造的皇家寺院。

根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建成之初,寺内重楼复殿,云阁禅房,计十多个院落,将近一千九百间,规模很是宏大。慈恩寺建成不久,玄奘就由弘福寺迁至寺东院“译场”译经,并创立了中国佛教一大宗派“慈恩宗”。

关于大雁塔名称的由来,有一个传说。根据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在摩伽陀国的陀罗势娄河山中,有一个雁塔,相传雁投身欲开悟小乘教徒。这是大雁塔名称的最早记载。

后来人们普遍采用大雁塔的说法,还因为要和长安城里的小雁塔(荐福寺塔)进行区别。在唐中宗李显神龙年间,新科进士及第,为彰显荣耀,往往来到大雁塔题名。“雁塔题名”慢慢成为长安城里的一个风俗和一道景观。凡新科进士及第,先一同游览曲江池,在杏园参加国宴,然后登临大雁塔,并在塔下题名留念。比如,27岁的白居易成为新科进士,就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

唐代以后,乱世风雨不断侵扰寺院,兵燹风劈让慈恩寺伤痕累累。现在寺院中的大雄宝殿、钟鼓楼、法堂暨藏经楼、东西厢房、山门等,都是明、清时期修建。

大雄宝殿面阔五间,硬山顶,五架梁;殿内供泥塑三世佛,东西两壁前塑十八罗汉及文殊、普贤像;梁架有清光绪年题记1则。法堂暨藏经楼,为硬山顶二层楼阁建筑,底层为法堂,上层为藏经楼;殿内供明代弥陀铜像1尊。寺内另有舍利塔林,存清代塔8座,除1座为八角形幢式石塔外,其余均为六角形砖塔,高度不等。

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当时为五层方形;女皇武则天执政后期,朝廷对慈恩寺进行了扩建,同时改建了大雁塔,增加了两层塔身,大雁塔成为现在的七层;五代时期对塔体进行了维修。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对脱落残破的塔身外砌了砖面,形成了今天的外观。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对大雁塔塔檐及塔顶维修时,发现明代外砌的塔壁与内层的唐代塔体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这正好形成了一个隔离保护层。

现在的大雁塔高度64.5米,底层每边长25.5米。方形塔基,每边长46米左右。塔身为仿木结构,用砖砌倚柱,各层有五到九间壁面(一、二层为九间,三、四层为七间,五层以上五间)。每层都有劵门,内设方形塔室。塔内修建木梯,盘旋而上。

大雁塔的造型雄伟、庄重,风格简朴、明快,我中国古代楼阁式砖塔的典型。底层青石门楣、框镌刻有精美的花纹、人物和佛殿图,后者工巧华丽、细致入微,是了解唐代建筑形制的宝贵图形资料;南劵门两侧辟神龛,分别立有唐太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两通,均由褚遂良书,字体瘦劲秀丽,为中国书法艺术珍品。

2014年6月,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雁塔入选“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世界遗产名录》。

有人说,不到大雁塔就等于没有到西安。大雁塔是西安市的地标性建筑,是西安旅游的首选景点之一。现在的大雁塔文化旅游景区和周边的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唐长安城遗址公园等成为网红打卡地。

陨石价格多少钱一克

红爪蟹怎么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