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岭,
只为让你品一口好茶的清香。
茶香记为了给茶友们寻访好茶,
不辞路遥,
开始了这一次的径山寻茶之路。
此次寻访千年古刹径山寺。
径山是天目山的东北峰,产茶历史悠久,始栽于唐,闻名于宋。
径山茶在唐宋时期就已闻名,比“西湖龙井”要早好几个朝代。
唐太宗年间僧人法钦在径山创建寺院。唐太宗赐他为“国一禅师”。
法钦在寺院旁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不久茶林便蔓延山谷,鲜芳殊异。径山寺自此以山明、水秀、茶佳闻名于世。
后宋徽宗赐寺名为“径山能仁禅寺”。自宋代起,径山寺遂有“江南禅林之冠”的誉称。
宋朝的翰林学士叶清臣在他的《文集》中说:"钱塘、径山产茶质优异"。
径山也是茶圣陆羽著经之地,据《新唐书隐逸传》记载茶圣陆羽曾在径山隐居,并在径山植茶、制茶、研茶写下传世名著《茶经》。
苏东坡在径山也留下了笔墨故事,至今在上山古道中还留有东坡洗砚池。历代文人墨对径山茶的独特品质都曾给予很高的评价。
据史料记载,日本至今流行的“茶道”是源于宋代径山寺内盛行的“茶宴”,由当时赴径山求法的僧人学习后传入日本,所以径山茶宴也是日本茶道的源头。
由此可见径山茶的渊源之久。
“一茶悟禅,一径观山”。
一杯茶汤里,有径山寺开山祖师,种茶结庐、禅茶合一的起源,有陆羽隐居径山,立著《茶经》、煎茶会友的身影,有苏轼四上径山,用茶助诗兴的志趣。
一款好茶的品质,是养育它的山水决定的。
径山,奇峰环绕,草木灵秀,云雾缭绕,气候潮湿,是茶树的绝佳种植地。
依山绿涌成浪的茶树,终年饱食山水富氧,与竹海耸翠相伴,天地精华,清明灵气,全部都聚在这一芽一叶上。集山野之灵气,天地之精华。
径山采茶茶歌
清· 金虞
天子未尝阳羡茶
百卉不敢先开论
不如双径回清绝
天然味色留烟霞
径山茶叶,由于天然地理环境优势,芳樟醇等芳香物质更易合成,茶香浓郁,营养成分也更为丰富,同时长势缓慢,使得茶树鲜叶天然品质好,也确保了最鲜嫩的芽叶能被及时采下。
一杯清醇甘香的好茶,倾注着无限匠心。从选种、采摘到制成茶,每一步都要经过认真而严格的工序。
这款明前径山茶,鲜叶在“清明”前采摘,以一芽一、二叶为标准。制作1公斤特级径山茶需采6.2万个左右鲜芽叶,可见其珍贵。
茶叶以手工炒制而成。需要小锅杀青-扇风摊凉-轻揉解块-初烘-摊凉-文火烘干等多道工序。
没有几十年的制茶经验的师父,做不出这样优质的好茶,况且是明前的精贵原料,既要保持茶叶的鲜嫩,又要突出茶叶的特点,更考验制茶技艺。
精湛高超的传统手工制茶方式,成就了这款明前径山茶的独特品质,香气馥郁,鲜爽甘甜。
茶叶外形紧细,毫毛显露,色泽翠绿,内质嫩香持久,滋味鲜爽。
饮一杯明前径山禅茶,微阖双眸,静心聆听芽叶在水中中舒展的声音,品茶真味与禅之境界。
轻啜一口,茶汤清鲜醇和的滋味逐渐渗透,咽入喉中,旋即回甘,口舌生津,如醍醐灌顶。
径山上,拥茶一片,经千年风土人文的积淀,历代茶人的匠心传承,方才炼就这般极致好茶——明前径山茶。
于淡砖素瓦之下,以素雅茶具,山泉清泡,或独或邀友共饮径山茶,当两腋清风徐来,得享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冲泡方法
茶器:玻璃杯、盖碗
投茶量:3g左右
冲泡水:纯净水、山泉水
水温:80℃左右
冲泡:上投法或下投法
储存:贮存于阴凉、干燥处
喜欢的茶友可以后台私信或者评论留言哟~